一种微妙的并列,让湖南醴陵红官窑瓷业有限公司(简称红官窑)瞬间引起了记者的兴趣——
12月3日,醴陵市陶瓷科技工业园,冬日暖阳下的红官窑静立于凤凰大道旁,公司入口处,介绍文字“始于1905年”的历史感,与旁边一栋荧光红大楼的新潮感,产生新奇的“碰撞”。
窑火延续百余年,去年入选国家级“小巨人”,红官窑既有深厚底蕴,亦不乏锐气锋芒,独特的魅力耐人寻味。
前身发明“釉下五彩瓷”,传奇至今延续
步入红官窑的展厅,一系列精美的瓷器被错落有致地陈列于展柜,涵盖日用瓷、工艺瓷及礼品瓷等类别。透过展品,能一窥红官窑的历史与技术突破。
红官窑总经理唐日晖介绍,公司是A股上市企业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,前身为湖南醴陵群力瓷厂,始于1905年清政府拨款设立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,“历史悠久,背后是一段百年传奇。”
对那段传奇,唐日晖如数家珍:1907年,当年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首创“三烧制”釉下五彩技艺,打破千百年来釉上、釉中以及釉下青花技术的禁锢,开创了崭新的陶瓷时代。凭借精美的品质,1915年,釉下五彩精品“扁豆双禽瓶”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;新中国成立后,先后承制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几代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、礼送外国政要的国礼瓷、中央机关用瓷、国家三馆用瓷等……
曾经的辉煌,一直延续至今。在展厅,能看到用原版花面烧制的“毛瓷”等瓷器,这些富有历史感的瓷器都是限量版,具有重大的纪念和收藏价值。步入“大师工作室”,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志坚正在一件瓷瓶的坯身绘制“西湖十景”,这批限量19个的瓷瓶,将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特许商品。
红官窑市场部经理熊强威介绍,近年来,公司先后成为北京奥运、上海世博、广州亚运、杭州亚运等国际盛会的特许生产商和零售商,并承制中央代表团赠送新疆、内蒙古、宁夏等自治区重大庆典活动礼品瓷,被授予“中国国家用瓷生产企业”荣誉称号。同时,与茅台、五粮液等重点大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是釉下彩行业、高端陶瓷包装容器生产的领军企业。
目前,红官窑已成为集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活陶瓷、包装容器和艺术陶瓷实业公司,拥有员工800余人,年生产产能逾三亿元。同时,摘获一系列“国字号”荣誉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、中国驰名商标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。
传承创新基因,始终注重技术研发
“看这些盘子,它不是传统的白底,而是粉红、橙色等颜色,这背后是一项技术创新。”在展厅,熊强威指着一个展柜上的瓷器,提醒记者细看。他说,这类瓷器颇受年轻人追捧,销量逐年增长。
唐日晖介绍,公司研发的高温色釉釉下彩产品,改变了传统釉下彩产品坯体颜色单一的局限,使时尚、新颖的颜色釉与传统釉下彩技艺结合,极大地丰富了釉下彩的表现形式。
实际上,创新是融入红官窑血脉里的基因。
近年来,红官窑已拥有全球领先的高温颜色釉制备技术,行业内领先智能彩绘喷墨设备、3D打印设备,以及全自动电脑控温辊道窑、梭式窑等。“公司新启动的智能彩绘产品研发项目,将大幅提高企业智能化、自动化水平,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,带动行业技术升级。”
红官窑的技术研发实力也不容小觑。目前,拥有研发设计人员 80人,其中中级以上职称23名、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2名。同时,通过与清华美院、湖南大学、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,积聚了大量高素质人才,形成了由企业内外专家优势互补的强大技术创新研发团队。
“未来,公司将每年投入销售收入5%以上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设计开发。”唐日晖说,着眼“十四五”,公司将聚焦红官窑品牌,建设直营终端和分销体系,通过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营销创新、管理创新,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、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率,“将陶瓷产业与工业旅游和文化创意相结合,陶瓷生产与文化、服务相结合,打造釉下五彩文创研产的特色基地,树立行业的旗帜性标杆。”
文章来源:株洲日报·掌上株洲
Copyright ©2022 华联瓷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 湘ICP备2020020500号-1 版权所有丨 法律条款 隐私政策